原创 温瑶瑶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古人医在心,心正药自真。
— 唐·苏拯《医人》
医术的精妙不仅仅是专业水准上的出色,同样重要的一点是医者和药者足以让人信赖的那颗真心。
寿全斋药店创建于乾隆二十五年(1760),因药品种齐全、加工精良,药效良好而负有盛名。彼时宁波城乡百姓中还流传着一句话,“要抓药到寿全斋”。不仅道出了寿全斋药店在宁波人民心中的地位,更是道出了它传承至今不变的初心。
为往圣继学
来到寿全斋大概是上午十点,三伏天里,此时室外的空气已经开始被热得扭曲,让人燥热不安。好在一踏进寿全斋文化馆,原本烦躁的心立马被扑鼻而来的药香安抚下来。
图
寿全斋文化馆内部
大厅的正中间是一幅展开的巨型书简,上书“正证精真”四个大字,意为“进料做到药源路正,储运做到质量和品种保证,加工做到道道精细精心,撮药做到味味认真”。书简正下方则摆放着青铜制的镇馆之宝—当年的药碾船,只这两样便可以看出,寿全斋对于古法传承的重视,也能让人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。
一步步踱过大厅,厅内墙上满是关于中医药、宁波药商的介绍,也有如民国铜熬膏锅、民国八珍益母丹药坛等从当年的寿全斋里保留下来的实物,甚至有药行街内留存下来的青砖。
当年,药行街内老字号林立,宁波本地药业“四大家”:寿全斋、冯存仁堂、香山堂、赵翰香居一马当先。如今老药行街虽已落寞,但药行街文化作为宁波的中医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已经开启了新时代的“征程”:7月底,宁波市中医药特色街区个落地商业运营项目“甬安里”商业综合体开业。“甬安里”毗邻宁波府城隍庙,旨在打造中医药新零售新业态为特色,集诊疗养生、文创旅游、老字号品牌等传统与现代元素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地标,目前已吸引了同仁堂、广誉远、童涵春堂、参灵草、药行街文创等10多家国内知名中医药品牌及文创企业入驻。“百年药行街”的辉煌,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得到重现!
图
宁波市中医药特色街区“甬安里”
穿越过大厅,是一条横穿的走廊,走廊的对面就是中药文化展示区,这里被设计成了老药铺的模样。我脑海中忍不住浮现伙计在后面兢兢业业抓药,掌柜垂着头眯着眼,透过厚厚的镜片称药材重量的场景。我想,这是寿全斋对过往的继承,也是在提醒今日的发展莫忘初心。
中药文化展示区走廊上的玻璃柜中,摆满了从清朝至现在的药方、广告、关于中药的政策通知等,将寿全斋的历史翔实地展示出来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幅收中药的广告,其中详细地画出23种药材刚挖出来和处理后的样子,可以看出这既是他们的专长,也是他们情之所在。
文化展示区的另一边,是寿全斋今日产品的展示。寿全斋精品馆内,兜售着优质优价的道地药材、经过改良的膏方以及现代化的中药食品,还有一些药酒、药茶供人体验。如今,寿全斋文化馆还承办了许多非遗文化课堂,如体验中药炮制技艺、制作香囊等活动,吸引着更多热爱中医药文化的人们。
为中药立心
寿全斋文化馆外,是中药百草长廊和中药炮制技艺工作室。在参观工作室的过程中,我们很凑巧地遇到了非遗传承人张国甫老先生。张老先生是中药炮制技艺非遗传承人,在寿全斋从事中药炮制工作已有三十几年,常年与中药打交道,他虽然头上已有白发,精力却十分充沛,热情地和我们介绍工作室。
工作室不大,内里却十分丰富。占据大部分空间的是一个半人高的桌子,上面摆了四个切刀,周围是一片片被斜着切开的中药,轻薄如纸,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效。
旁边一张矮一些的桌子则是体验制作水泛丸的地方。面对我们的好奇,张老先生决定亲自演示给我们看。只见他在硕大的簸箕里倒上一勺茯苓粉,再用竹刷将簸箕内四处点上水,用滚元宵的方式,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放粉点水,直到水泛丸像一颗颗小小的珍珠为止。制作的过程中,张老先生和我们不断地科普,如最开始制作时最难的,以及可以用蜂蜜代替水以及水泛丸的功效和服用方式等。我们看得有趣,也将制水泛丸的相关信息在不知不觉中铭记于心。
图
非遗传承人张国甫演示水泛丸制作过程
走出工作室,是十几米长的中药百草长廊。穿梭其中,十分常见的枇杷、鱼腥草,少见的大蓟小蓟和鬼针草;顺着柱子爬上横梁的凌霄,小小的、缩在蜡梅脚下的紫花地丁……在平均气温都在三十度以上的夏天,它们仍在茂盛地生长着。其中,定然是少不了张老先生的悉心照料—太热了就搬进工作室,温度适宜了就再搬出去。我们听着直咋舌,他脸上的笑容却向我们显示有多乐在其中。
图
寿全斋中药百草长廊
从百草长廊出来时抬头看到了文化馆外墙上寿全斋国药号的广告:寿全斋特设电话购货部并保证由专人用最快的速度送达。让人不禁感慨,从最开始的药店到后来的国药号,再到如今作为非遗技艺传承的招牌,寿全斋从创建开始一边不断汲取时代的养分,一边坚持古法炮制的技艺,像草药一样,深深扎根在宁波中医药文化的土地上。
图
文化馆墙外民国时期的广告
点亮
密切关注↓↓
原标题:《【学会中医】寿全斋文化馆:绵延百年的药香》